近日,我院正式通过《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33250-2016)国家标准认证,并取得认证证书。这标识着研究院成为浙江省第五家成功通过认证的科研机构,也是全省第三家维持有效认证的科研机构。这一认证标志着我院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迈入标准化、规范化的新阶段,为科研创新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权威认证:科研管理的“金字招牌”
《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简称“科标”)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起草的国家标准,于2017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
该标准以广义的知识产权管理为出发点,涵盖科研组织运行中人财物的管理、项目运行、条件保障、科研学术道德规范等各个方面。
不同于人们熟知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科标认证是专门为科研组织量身定制的管理体系。它创造性地将知识产权管理深度融入科研全过程。通过贯标认证,科研机构能够建立起一套覆盖全部学科领域方向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穿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全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
贯标认证对科研组织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贯标实践:科研管理的“系统升级”
我院将贯标工作与研究院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全员参与,整体贯标”为目标,开展了系统性、全方位的贯标工作。
研究院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小组,制定了符合我院特点的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
全面梳理涉及知识产权标准要求的各项管理制度,编制知识产权管理手册和体系文件,建立包括知识产权专员在内的专业工作队伍。
在贯标过程中,我院特别注重将标准条文内容融合进日常的科研与管理工作中,确保知识产权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在审核过程中,管理者代表、研发人员代表及知识产权专员均按要求出席。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专家通过现场查阅资料、抽检文件记录等方式,对研究院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核。专家对研究院知识产权体系的完备翔实、有效运行给予了积极评价。
持续提升:认证之后的“新起点”
通过认证只是我院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新起点。下一步,研究院将以通过认证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各项管理工作与科研项目运行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持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激发全院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增强研究院的综合竞争力。
作为浙江创新体系的重要一员,研究院通过科标认证不仅是对自身管理水平的肯定,更是对区域创新生态的积极贡献。在“八八战略”引领下,研究院将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融合机制,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现实力量。未来,研究院将以此次认证为起点,不断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对科研发展战略的支撑,为浙江省建设创新策源地贡献更大力量。